近年来,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攀升、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,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持续加快,东南亚地区凭借其人口红利、资源禀赋和广阔市场空间,成为中企海外布局的关键目的地。10月22日,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(以下简称CF40)与泰国开泰银行合作发布的《金融服务企业出海白皮书:中泰合作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显示,2020年至2024年间,中国在东盟制造业绿地投资累计达659.1亿美元,其中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和光伏为代表的“新三样”占比超过六成。
出海之路并非坦途,中资企业面临供应链本地化不足、跨境资金流动受限及外汇风险管理缺失等挑战。对此,白皮书提出多方协同施策,包括完善跨境投资法规并强化服务支撑,企业主动适配本地市场,中泰金融机构优化外汇工具与数字化平台等。

《金融服务企业出海白皮书:中泰合作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》发布现场
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提速,“新三样”占比超六成
近年来,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持续提速,东南亚凭借多重核心优势,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关键目的地。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表示,此轮企业出海浪潮的背后,是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攀升、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、多边体系出现裂痕以及中美关税摩擦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叠加。这些复杂变量共同推动中国企业重新规划海外产能与市场布局,而兼具人口红利、资源禀赋与广阔市场空间的东南亚,自然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优选之地。
《白皮书》显示,2020至2024年,中国累计在东盟制造业绿地投资为659.1亿美元,其中422.6亿美元为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和光伏组成的“新三样”,占比达64.1%。从具体投资分布来看,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金主要流向泰国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;光伏产业则重点布局在越南、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市场;锂电池则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东南亚各国中,泰国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入驻。郭凯透露,企业在泰国布局时,尤为看重当地的政局稳定性与政策可预测性。尽管泰国并非东南亚地区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,但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,其政治环境更趋稳定,政策执行的连贯性与可预期性更高,为企业长期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,这也正是众多企业选择扎根泰国的核心原因。
上海浦山基金会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表示,泰国不仅法制体系健全、营商环境优良,还与中国存在诸多文化共通点。“在当前的全球投资战略背景下,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。”
出海之路非坦途,本土化与资金难题待解
尽管泰国凭借多重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选择,但出海之路并非完全坦途。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,中资企业面临着本土化、市场适配、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难题。
经过实地调研,郭凯表示,部分中资企业存在供应链本地化不足的问题,同时在劳动力雇佣与社区融入上存在一定短板。
从泰国本地视角来看,开泰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总经理布林・阿敦瓦塔纳表示,对56家中资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,在跨境资金处理上,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均面临阻力。大型企业早期受困于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(BOI)的审批流程,进入运营阶段后,又需应对泰国境内高昂的银行费用、交易成本;中小企业则受外汇管制等因素影响更大,容易出现现金流扰动,进而威胁经营连续性。尽管泰国的市场准入监管在企业落地后会趋于缓和,但跨境支付领域的阻力始终持续。
融资成本方面,布林・阿敦瓦塔纳提出,高达73%的大型企业认为在泰国的融资成本高于中国;而中小企业的这一比例降至33%,核心原因在于它们更多依赖内部资金,而非外部借款,对融资成本的敏感度相对较低。
此外,外汇风险管理是当前中资企业尤为关键却供给不足的金融需求。布林・阿敦瓦塔纳表示,具体来看,47%的大型企业会通过远期合约对冲外汇风险,但另有47%尚未建立正式的风险管理策略;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更弱,高达67%完全缺乏任何形式的外汇风险管理措施。
针对上述情况,郭凯表示:“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已成显著趋势。在金融、专业服务等方面,需要一套解决方案、一个出海平台,在境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。上海无论从金融中心、人才集聚以及国际化的角度来说,都是最适合的,可以成为企业出海的综合服务节点。”
协同构建出海全链条支撑体系
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泰国面临的挑战,各方从不同维度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。
郭凯表示,我国宜通过完善跨境投资法规,支持并引导企业合规出海,同时加强海外资产安全保护;同时,加大进口力度以推动国际经济多极化,并强化海外支持生态系统建设,鼓励贸易促进机构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随企业同步拓展海外业务,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。
余永定进一步表示,首先要加强出海信息服务与相关平台搭建,针对中资企业对海外历史文化了解不足的问题,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,如组织出海考察、举办经贸洽谈活动,帮助企业快速熟悉当地环境;其次是创新金融与信用保险支持,缓解企业资金与风险保障需求;第三是健全法律与合规辅导,助力企业规避合规风险;第四是优化物流与通道保障,打通直航、铁路等运输通道,提升物流效率;第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,为企业出海提供人才支撑。
聚焦企业自身行动,《白皮书》建议,出海企业需从市场融入、文化适应、形象提升、合规管理四个维度发力,主动适配当地市场规则与文化环境,构建良好企业形象,夯实本地化运营基础。
在区域合作层面,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安提出,可依托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深化合作,同步推出互惠政策并拓展更广泛合作伙伴;借助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协定3.0版,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工具应用、可持续发展及供应链合作;此外,通过澜沧江-湄公河合作框架,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。
在中泰金融机构合作维度,布林・阿敦瓦塔纳表示,中泰金融机构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,包括提供简化流程、低成本的外汇对冲工具;将贸易融资服务与外汇解决方案打包整合;共同构建数字化外汇管理平台;开展双语咨询服务与金融素养培训等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