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新闻动态 >  业界动态
全球AI经济潜能正在酝酿中
来源:国际商报 时间:2025.09.09 浏览:4

《全球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支出指南》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(AI)信息技术(IT)总投资规模达3158亿美元,预计到2028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2.9%。然而,工银国际援引《2025年人工智能在商业中的应用》调研显示,目前仅有不足5%的AI项目能显著提升生产率和利润率。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,这一反差揭示出AI虽已掀起浪潮,但其真正的经济潜能仍在积累与酝酿之中。

生产率红利尚未完全释放,政策引领是关键。程实分析称,当前,人工智能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降本增效,例如在财务、采购等环节实现自动化,部分企业每年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外包支出。然而,这种“点”上的效率提升尚未转化为宏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。真正决定AI长期价值的,是其能否突破技术集成与场景落地的瓶颈,实现如电气化、互联网般的广泛渗透。

目前,仅科技与媒体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变革,多数传统行业仍处于试点阶段。AI对GDP的贡献预计将遵循“J型曲线”。程实解读说,短期资本投入前置,中期伴随场景拓展形成正向反馈,长期才能真正释放生产率红利。政策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。国务院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提出推动AI与制造业、农业、服务业深度融合,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方向指引。

资本配置存在结构性偏差,需政策有序引导。程实分析,数据显示,企业AI预算中50%至70%集中于销售与营销环节,追求短期业绩增长。而投资回报率更高、对长期竞争力更关键的后台环节却投资不足。

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转型,政策需护航普惠发展。程实进一步解读说,尽管AI对就业的替代效应目前仍集中在客户支持、行政处理等非核心岗位,替代比例在5%至20%之间,并未引发大规模失业,但其正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深层变革。AI技能成为企业招聘的“硬技能”,传统外包模式逐步收缩,就业地域与产业结构正在重构。

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:掌握AI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,而缺乏相关能力的群体则面临边缘化风险。《意见》强调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体系,推动职业技能升级,畅通人才流动渠道,这是将AI转化为就业优化器而非失业放大器的关键举措。

未来5至10年,AI将逐步实现跨行业、全要素赋能,如同电气化与互联网一样,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深刻变革的核心力量。程实指出,在这场由微观实践走向宏观战略的进程中,中国有望率先迈入智能经济新时代,为全球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“人工智能+”发展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