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智库研究 >  研究成果
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趋势报告2024
来源:全球服务贸易联盟 时间:2024.09.20 浏览:41

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在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上,发布《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趋势报告2024》。报告摘要如下:

近年来,世界服务市场需求旺盛、但贸易壁垒增多、交易成本居高不下。为消除壁垒,降低成本,促进世界经济增长,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开展了“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趋势研究”。主要研究成果的贡献如下:

贡献之一,提出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定义和内涵。

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定义是:“按照世贸组织《服务贸易总协定》的原则,在对WTO开放承诺基础上,各成员通过持续的多边、区域和双边谈判以及自主开放措施,推动建立更高水平服务贸易规则和纪律,不断优化国内规制和政策,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、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。”

这个定义包括七个维度的内涵,其中最重要的是:  

Ø 坚持多边主义,遵守WTO规则纪律;

Ø 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,反对把贸易问题政治化、滥用“国家安全例外”以限制正常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、用“经济胁迫”干涉其他国家企业间正常经贸往来;

Ø 实行高水平的国内规制纪律,提供透明、稳定和可预期的监管制度,最大程度地降低贸易成本。

贡献之二,指出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影响和作用。主要是:可以降低服务贸易成本,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;优化营商环境,扩大吸收外资和出口,增加就业和税收,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;是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多样化战略的重要支撑。

贡献之三,对全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进行评估与展望。

就规则发展而言,在多边和区域协定“双轮驱动”下,开放水平交替上升,总体上区域高于多边;其中对国内规制的约束成为WTO和FTA新的关注点,同时,监管措施从边境上向边境后转移。

就各经济体而言,过去十年全球服务贸易壁垒居高不下。OECD国家平均限制措施较少,但美国停滞不前;巴西、印尼、中国和日本的开放水平增幅最大,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开放的主要推动者,其中北京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的缩影。

就服务部门而言,影响自然人流动、数字贸易、金融和专业服务的限制性措施显著增多。

贡献之四,指出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面临的六大壁垒。

一是地缘政治因素和“国家安全例外”条款的滥用,阻碍了正常的服务贸易,扰乱全球经贸格局。

二是一些国家对部分弱势或敏感部门采取限制措施,影响了关键服务领域的开放。

三是对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、个人隐私的过度保护和网络安全担忧,给可数字交付的跨境服务贸易制造了不必要的壁垒。

四是就业、劳工和签证政策上的限制,对专业人员的学历和资格互认缺乏多双边合作,导致自然人移动提供的贸易受限。

五是各国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,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和成本。

六是部分发展中经济体,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相对较弱,制约了其走向高水平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。

贡献之五,基于上述研究,提出全球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的9项建议或倡议。

第一,坚持多边主义,维护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。为避免贸易问题的政治化、泛安全化,建议就“国家安全例外”、“单方面经济制裁”和“技术出口管制”等议题开展多边谈判,消除贸易壁垒,共同维护全球服务贸易的稳定和繁荣。

第二,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谈判。尽早恢复WTO市场准入谈判;在区域和双边谈判中使用并逐步压缩“负面清单”,推进高水平自由化。

第三,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与完善,降低数字贸易合规成本,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。

第四,放宽对自然人移动的限制。重点是对外籍高管、商务人士和专业人员,实施更加开放、便利的政策措施。

第五,大幅削减当地存在要求。加强国际监管合作,提升跨境服务贸易监管水平。

第六,顺应数字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形势,在多、双边规则中补充完善有关“新服务”的定义和纪律,更新GATS服务分类表。

第七,支持妇女赋权,提高妇女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。

第八,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,促进其更有效地参与服务贸易,消除数字鸿沟,提高出口能力。

第九,倡议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和商协会,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互融互通,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。

需要特别指出,本报告的研究依据是国际组织发布的协定和统计数据、及各国政府颁布实施的法律文件,结合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反馈和诉求,得出中立客观的结论,提出中肯建议。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回应。